淮阳新网

楼主: 行鸿爱教育

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第三讲 身体是孩子成功的基石

 
发表于 2020-11-15 10:00: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6 09:2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移动
如何正确的关爱孩子第十三讲
“隔代亲”的问题
““隔代亲”,是指老年人自己带自己的孙辈现象。是十分普遍的,班里四十一名学生,爷爷奶奶带孩子有三十多名,他是现阶段独有的一种普遍现象!他有自己的优缺点。
隔代亲的优点有以下两个优点。
第一,父母没有时间,爷爷奶奶帮忙带孩子,孩子会对爷爷奶奶有依赖感。孩子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也喜欢跟爷爷奶奶在一起。
第二,弥补老人的心理缺失。很多老人自从退休以后,整个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感觉就像变了一个人。让他们白天帮忙照顾下孩子,算是给他们找点事情做。这样老人心里开心,整个人都更有活力,会越活越有劲,越活越年轻。
三,老年人有很多生活经验可以传授给孩子!“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与父母相比
有很多生活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传给孩子!

同样,隔代亲的缺点有以下三点。
第一,孩子没有跟父母待在一起,从心理角度来讲,是父母陪伴的缺失。这种缺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与父母有隔阂,这种小时候产生的隔阂很难消失,所以我还是推荐尽量自己带孩子!
第二,老人在见识与知识上,无法满足孩子的求知欲。爷爷奶奶有很多生活经验,但有很多已经与这个社会不相适应,还有一些陋习,也会传给孩子!
第三,年轻人与老人在照顾孩子问题上,会出现矛盾。父母责罚,爷爷奶奶极力保护!这样会因为责罚不到位,而让孩子产生侥幸心理!我犯错误,不会受罚,爷奶护着我。学校里几个有名气的“混子”,就是这样产生的!更可怕的是,这种观念会导致,长大后,漠视法律!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与其抱怨老人带娃的各种问题,不如请老人和我们一起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我有一下几条建议:
一,如果有可能父母尽量亲自带孩子!
二,爷奶带孩子,一定要经常让父母与孩子交流!现在网络十分发达,要经常视频!相互表达关心!
三,该责罚的时候,一定责罚到位!勿以恶小而不罚,罚不到位,小恶累积成大恶;该奖赏的时候一定要奖赏到位,勿以善小而不赏,赏不到位,小善难成大善。父母罚的时候,爷奶不要护着,心疼可以走开!
四,老人由于思想老旧,更容易固执己见。这时候要做出改变,勇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学习,给孩子做好榜样!接受“活到老,学到老”。
教育孩子是一门系统科学,教育得好,世代昌盛;教育得不好,代代贫穷!
祝愿所有的老人都健康长寿!
祝愿我们所有的家庭都能和睦相处!
祝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引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7 13:3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移动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之第十四讲
如何给孩子讲道理
爸爸妈妈们想营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在各种看似科学的教育理念支撑下,当孩子犯错误时,选择讲道理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发现讲道理的方式,好像起不到管教孩子的作用。有的父母甚至说:“我感觉到孩子一直在试探我的底线,讲道理的时候,他完全听不进去,还会继续用捣乱的方式来挑衅我!”
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使用方法,也有自己的局限!我们使用讲道理的方法,要运用《正面管教》里的3R1H原则,这四个原则运用得当,就不会产生上面的烦恼!现在分享给各位家长,一起学习。
一,相关的(Related):是指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当孩子犯错误后,他要承担与他行为相关的后果。比如吃饭洒了一地,他需要收拾干净地板才能去做别的事情。父母与老师要坚定!
二,尊重的(Respectful):是指后果不能包含责难、羞辱或者痛苦,要和善而坚定。换言之,当孩子承担后果的时候,父母监督他有效地执行就好。不要再进行人身攻击,说类似:“看你糟蹋的到处都是,你怎么这么脏?真是让人讨厌至极!”《欲望山庄》里说:“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父母与老师不能采用责难与侮辱的言辞,言辞要温和而坚定!
三,合理的(Reasonable):是指后果无论从孩子还是大人来看都是合理的,不能借题发挥。吃饭洒地上,收拾干净是对他的惩罚。如果继续剥夺孩子玩积木,看电视的权利,就属于借题发挥。父母与老师的处理让孩子们感觉是合理的、力所能及的!
四,有帮助的(Helpful):承担后果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在后果中,孩子能够学到如何解决问题。吃饭洒地上是不正确的行为,清扫干净是在替自己的不良行为埋单。父母与老师要让孩子感觉到他所承担的后果,对他的成长是有帮助的!
父母给孩子讲道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让孩子能够通过道理改变某种不好的行为。所以父母与老师讲道理时,要采用这四个原则,用的好,你讲的道理才有力量推动孩子们做出改变!
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祝愿每个家庭都充满欢声笑语!
祝愿每所学校都能成为孩子的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8 11:27: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移动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之第十五讲
孩子的作业问题
作业是孩子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家庭“不写作业,欢声笑语;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影响到社会稳定!有的孩子因为作业熬到半夜,有些孩子因为作业甚至选择轻生!作业的问题涉及到了每个家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业呢?
首先明白写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1)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作业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
(2)检查学生自己的学习效果。学生可以通过作业检查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
(3)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作业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处理、解决问题。
(4)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和技能。从长期影响来看,在家中完成作业,需要孩子进行自我约束和有效的时间管理。
其次,了解到写作业的目的之后,我们做教师的就明白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家长就知道该怎么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质”与“量”,要“质”,不要“量”。我在布置作业时,是这样说的:两类人是可以不写作业的,一是不求上进的人;二能够经受住我检验的人。不求上进的人,你让他写作业,他只是应付,除了浪费,还是浪费!而且还多生事端,有些家长还怪你多事!我曾经说过,你愿意学,我就尽力教;你不愿意学,我也懒费精力!从严格意义上,我不是一位好老师!我是怎样检验呢?首先向我提出申请,学生:“老师,这些我都会了,申请不写作业。”我会出与知识点相关的题来考试,检测过关,免于作业!
家长在督促孩子写作业时,也要注意“质”与“量”。不要让孩子去应付作业,而是要真正学会知识!

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学习进步!
祝愿每个家庭都充满欢声笑语!
祝愿每所学校的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8 19:04: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 移动
好帖 有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9 20:0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移动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之第十六讲
关于五年级孩子的语文学习内容的安排
还是先讲一个故事吧!一个失意的年轻人走到森林里,看着一颗颗巨大的桉树连声赞叹,好大的树啊!可做栋梁!这时候一位白胡子的爷爷走过说:“孩子啊,这棵树不能做栋梁,只能用来造纸”。年轻人很惊异地问:“那么大,那么高,为什么不能?”。老人没说话,随手拿过来一把斧头,轻轻的一砍,砍掉好大的一颗缺口!一场大风就会折断!这样的树做栋梁,屋子会倒塌的!老人领着年轻人走到一颗并不出众的树旁,你看这棵树,用手敲了敲,有清晰的回响。你看他,挺直,坚硬,再大的风照样挺立,这样的树才可做栋梁!快速生长的桉树只能用来造纸,而缓慢生长的楠木皇帝用来做立柱?

尊敬的家长,你愿意让孩子成为哪一种树呢?

有些知识是属于快餐类的,如肯德基的炸鸡,好看好吃,家长好看,孩子好吃,但并没有营养!有些知识属于慢营养类的,就如家养的材鸡,看起来小,吃起来肉较韧 ,但营养丰厚。你让你的孩子吃哪一种呢?
我记得自己以前读《红楼梦》,在读第一遍时,看两页,放在一边,不爱看!断断续续一年才读一遍!后来有时间读第二遍,感觉有点意思;带着这种感觉读第三遍,满嘴芳香;又开始读第五遍,感觉不可思议的好!这个时候我到书店寻找有关《红楼梦》解析的书,一边看解析,一边读《红楼梦》,越读越有意思!
也许真正的好东西,就像那家养的材鸡一样,就像《红楼梦》一样,初看不起眼,但越嚼越有味道,越看越有趣味!我国古诗词也是一样,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它会越来越滋养孩子的生命!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出芝兰之室,自带香气,己不觉,他人先知;出鲍鱼之肆,己不觉,他人亦先知!这学期我把重点放在诗词上面,下学期放在《论语》上面,当孩子们胸中有一百多首诗词,一百多句《论语》,以后说话时,自带文化气息;写作文时,就会不自觉的引用诗词、《论语》。他们会不让人喜欢,作文不得高分吗?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在将来的工作中,能不顺利吗?一个连作文都是高分的成绩能不高吗?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看问题必须眼光长远,不能为长远利益考虑的,必然不能够作出短期的计划,看问题也必须全面,不能从全局出发想问题,那么在小的方面也不会有所成就。
感恩!感恩!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0 17:25: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移动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之第十六讲
关于五年级孩子的语文学习内容的安排
还是先讲一个故事吧!一个失意的年轻人走到森林里,看着一颗颗巨大的桉树连声赞叹,好大的树啊!可做栋梁!这时候一位白胡子的爷爷走过说:“孩子啊,这棵树不能做栋梁,只能用来造纸”。年轻人很惊异地问:“那么大,那么高,为什么不能?”。老人没说话,随手拿过来一把斧头,轻轻的一砍,砍掉好大的一颗缺口!一场大风就会折断!这样的树做栋梁,屋子会倒塌的!老人领着年轻人走到一颗并不出众的树旁,你看这棵树,用手敲了敲,有清晰的回响。你看他,挺直,坚硬,再大的风照样挺立,这样的树才可做栋梁!快速生长的桉树只能用来造纸,而缓慢生长的楠木皇帝用来做立柱?

尊敬的家长,你愿意让孩子成为哪一种树呢?

有些知识是属于快餐类的,如肯德基的炸鸡,好看好吃,家长好看,孩子好吃,但并没有营养!有些知识属于慢营养类的,就如家养的材鸡,看起来小,吃起来肉较韧 ,但营养丰厚。你让你的孩子吃哪一种呢?
我记得自己以前读《红楼梦》,在读第一遍时,看两页,放在一边,不爱看!断断续续一年才读一遍!后来有时间读第二遍,感觉有点意思;带着这种感觉读第三遍,满嘴芳香;又开始读第五遍,感觉不可思议的好!这个时候我到书店寻找有关《红楼梦》解析的书,一边看解析,一边读《红楼梦》,越读越有意思!
也许真正的好东西,就像那家养的材鸡一样,就像《红楼梦》一样,初看不起眼,但越嚼越有味道,越看越有趣味!我国古诗词也是一样,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它会越来越滋养孩子的生命!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出芝兰之室,自带香气,己不觉,他人先知;出鲍鱼之肆,己不觉,他人亦先知!这学期我把重点放在诗词上面,下学期放在《论语》上面,当孩子们胸中有一百多首诗词,一百多句《论语》,以后说话时,自带文化气息;写作文时,就会不自觉的引用诗词、《论语》。他们会不让人喜欢,作文不得高分吗?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在将来的工作中,能不顺利吗?一个连作文都是高分的成绩能不高吗?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看问题必须眼光长远,不能为长远利益考虑的,必然不能够作出短期的计划,看问题也必须全面,不能从全局出发想问题,那么在小的方面也不会有所成就。
感恩!感恩!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1 06:37: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1 12:35: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移动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之第十七讲
自然惩罚法则

让孩子承担后果
约翰一次又一次忘了带饭,妈妈也说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她经常怕约翰饿着,就给他送过去。有一天,妈妈知道了自然惩罚法,照例跟约翰说不要忘了带饭哦,但补充道,你要是忘了只能自己饿肚子了。约翰答应着,依然忘了带饭。
于是,约翰饿着肚子过了一下午,这让他懂得,不带饭,自己就要承担后果。
卢梭认为:儿童所受的惩罚,正是他的过失所带来的自然结果。这就是自然惩罚。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自己感受经历的东西,往往比我们传教给他的更加深刻。
有些父母唯恐自己的孩子受到惩罚,其实小的时候受些惩罚,长大了就知道规矩;小时候犯错了,不受惩罚,长大了就不遵守规矩!一点规矩都没有的人将来会有很好的生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05:4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移动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之第十八讲
论“棍棒教育”
前几天与一位家长聊天时,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能打了。”这位家长为什么会的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多年来的误导性的宣传让家长的出这样的结论!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官民结论:老师用戒尺,家长用棍棒(老师先打,打后告诉家长,家长后打。家长与老师都有威慑力);
第二阶段:官方结论:老师不能打!民间结论:教师不能打,家长可以打(老师告诉家长,家长打,老师没有威慑力,家长有)!第三阶段:官民都不能打(家长与老师都失去了威慑力)!当家长与老师都失去威慑力的时候,一些比较顽劣的孩子会怎样?很明显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现了“小霸王”。孩子可以打老师,可以打父母!我县某初中出现,几个女生打老师的事情。在学校里敢打老师,在家里,不敢打家长吗?(有一位父亲给我说:现在儿子,动不动给他互打!)这样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会怎样?事情出现后,学校怕传出去影响声誉,没有开除,没有记过,只是批评几句。已经出现这样的事情,如果还不能引起教育者的注意,将来的教育很难想象!l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过”与“不及”皆不适当!过去有些老师和家长做的有点“过”,导致不少伤害事情的发生;现在很多老师与家长做的有点“不及”,导致很多顽劣孩子的行为习惯难以得到矫正!在“过”与“不及”之间,我们要找到一个“中”。“中”就是孔子讲的“中庸”。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译文: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言行违背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符合中庸,是因为君子能在变动不居中做得适度;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读一读孔子的这句话,我们就知道自己错的有多厉害了!
但“中庸”又是极难的,连孔子也说:“人皆曰:余知,驱而纳之罟、擭、陷阱之中,而莫知避也。人皆曰:余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译文: 人人都说自己很聪明,可是被驱逐到罗网陷阱之中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他们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的时间都不能坚持)。因为“难”,我们就放弃吗?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
所以我还是希望:为师的要拿起戒尺,为父母的要拿起鞭子!携手教育好孩子!
附一:
有一次在讲桌上,不知哪位放一根小短棍!我就趁机讲起戒尺(我讲课相当一部分是随手取物,以物育人):
戒尺:
戒——戒掉坏习惯!
戒——惩戒,犯错误就要付出代价!
尺——丈量,丈量你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
尺——规范,规则!
古时私塾,戒尺是挂在教室前边的墙上,一是警示;二是惩戒!老师取用时,要先恭敬的在心里默念:“列为古圣先贤、孩子的祖先,我替你们教训孩子!”然后再双手取下,道理讲明白后——敲打!
附二:
古时惩罚孩子为什么在祠堂里,在祖先的牌位前?打是代替祖先惩戒,戒掉坏的习性!不是为了出口气。现在很多父母是为了出口气而打!实在是错误之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