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新网

查看: 98003|回复: 3

名家新作 | 朱广辉:品读《弦歌大雅》有感

发表于 2019-10-6 10: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联通
640.webp.jpg


弦歌大雅  雅之又雅

——品读《弦歌大雅——张华中书咏陈诗歌二百首》有感

朱广辉


世界很大,地球更大,但地球之外的宇宙可谓浩渺。
时光很老,老的已记不清年岁,但伴着时光的是传承的文明,据说遍布世界的有五大文明,但后来渐渐的没落了,留下的只有东方文明了。
东方文明里诗歌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东西南北、各大流派、精彩纷呈,可能诗歌就长在人们的血脉里,一代一代能以独特的形式存在着。
人们习惯于饮酒赋诗,其实没有酒时就有了诗,诗和风一起生长。
而中国第一个皇帝——伏羲建都的地方——宛丘,更是诗歌的沃土,他秉着帝王之霸气,凌驾九州,亭台、楼阁、湖畔、苇丛无不飘荡着诗的情节。这些记载着情节的诗或刻在坊间、或是碑林、或是匾额、甚至是某个豪门家族的记忆里。
有曹植的《伏羲赞》
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官名,法地象天。
有陆游的《食粥诗》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神粥致神仙。
有王少青的《登伏羲陵抒怀》
每向四海抒感慨,偶梦羲陵慰平生。
江湖万里独踏浪,风华无限望飞鸿。
有冯剑星的《立夏侯冯律师不至》
惆怅细雨煎新茶,犹及立夏可到家。
金猊香喷花气冷,亦鲤水动月波滑。

这些林林总总、千枝百茎的诗文象数以万计的珍珠散落在龙湖之畔,映辉耀月。可能随着时光流逝,会有更新的熣灿,但逝去的却再无踪迹。
谁去叹息湮没的诗篇?谁来承载崭新的思绪?这时《弦歌大雅》来了。洋洋洒洒二百首,贯穿古今,雍荣华贵,典雅厚重,德威自生,真是《弦歌大雅》雅之又雅。
其实,写诗和写字都非易事,但将两者做到极致,并做成国家大系更是凤毛麟角,寥若星辰,但《弦歌大雅》的作者张华中做到了。
先生不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作颇丰,书法作品《离骚》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其《离骚》影印作品更是作为国礼被国外名人收藏。更重要的是他历时两年,翻阅五千多首历代雅士吟唱陈州风情的诗歌并遴选出二百首,以小楷书法的形式呈现,这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开了先河的。
先生更像一位造诣极深的大师,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将遗落在龙湖畔边的珍珠辍成一顶美轮美奂的皇冠,甚至比皇冠还要珍贵的传世佳品。
鲁迅说我们的民族自古就有吃苦耐劳的人,敢于牺牲的人,敢于为民请命的,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如果套用这句话将张华中先生说成文化的脊梁毫不为过。
借王少青先生的话,让我们今天站在淮阳的风里南望淮河,无论隔了多少楼宇,多少繁华都可以视若无物。但今天的《弦歌大雅》却沉甸甸的存在……



发表于 2019-10-6 13: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联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